日期:2012年07月07日 来源:生活
今天宝宝满丙个月啦,这个月宝宝的状态波动挺大的,中间有一阵子宝宝吃得很少,特别晚上醒来就吃30ml,白天也吃得不多,奶粉就是不肯多喝,只是喝少量的母乳,那时候特别心疼,看上去都瘦了好多,连“二下巴”都要没了

后来妈妈要去山东考试了,宝宝还是挺乖的,喝奶粉能喝有时能喝到120ml一次,以前从来都没有喝过这么多,可能是喝奶粉不喝母乳的缘故吧,宝宝连续几天没有拉便便了。

昨天上午用了肥皂头在宝宝的屁屁稍微通了一下下,宝宝没有哭,刚开始的时候 ,没有拉出来,宝宝睡觉了,不到一个小时宝宝哭了,一看,终于拉出来了啊,好多好多,好臭的,还JJ都给便便淹没了啊, 赶紧给宝宝换尿布,还在拉,宝宝拉得很用力,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绝大多数宝宝便秘并非病理原因所致

便秘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,根据引起便秘的不同原因可分两大类,一类属功能性便秘,这类便秘较多见,经过调理饮食、生活作息后可以改善。另一类是病理性便秘,其原因包括先天性幽门狭窄、肠道闭锁、直肠或肛门狭窄、肠梗阻、肠旋转不良、先天性巨结肠等,这些病理原因引起的便秘通过一般调理是不能痊愈的,必须经外科手术矫治才可彻底治愈。不过,妈妈不必紧张,绝大多数的宝宝便秘都属功能性。
新生儿
◆ 新生儿的消化道肌层发育尚不完全,蠕动力较弱,易引起便秘。
◆ 配方奶经消化后产生较多皂钙,易引起大便干结,从而便秘。
◆ 如果宝宝吃奶吃得少,或呕吐较多也可引起暂时性的无大便。
婴 儿
◆ 进食食物及水分不足,如吃奶不够,饮水太少或奶液中糖分不够,消化后残渣减少,引起大便干结。
◆ 饮食成分比例不适当,如食物中所含的纤维少,蛋白质比例过大。
◆ 宝宝没有养成良好的按时排便的习惯。
◆ 某些药物可引起便秘,如过量服用治疗急、慢性腹泻的蒙脱石散。
◆ 精神因素也可影响排便,如宝宝突然受到精神刺激,或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可引起短时间的便秘。
判断宝宝便秘的4条标准
宝宝是否便秘,不能只依据排便频率为标准,而是要对宝宝大便的质和量进行总体观察,并且要看对宝宝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。每个宝宝各自身体状况不同,因而排便频率也有差别, 有的宝宝每日排便多次,而有的则可能是几天才排一次,但只要大便性状及量均正常,宝宝又无其他不适,就是正常的。可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,那就要考虑是便秘了:◆ 大便量少、干燥,有时呈羊粪球样,落地有声;
◆ 大便难以排出,排便时有痛苦的表情,甚至有肛门被撑破的情况;
◆ 腹部胀满、疼痛;
◆ 食欲减退、烦躁、爱发脾气。
7种家庭疗法应对宝宝便秘
宝宝便秘常常让妈妈焦急、烦恼,其实,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就可见效,这里提供7种较常用、安全的家庭疗法,不妨试试。
【1】矫正饮食 如果因饮食不足造成便秘,应增加食物摄入量。母乳喂养的宝宝应更频繁地哺乳,人工喂养的宝宝则应增加配方奶量。
【2】食补纤维素 纤维素可以刺激肠蠕动,促使排大便,除了蔬菜和水果,木耳、菇类、燕麦片、海苔、海带、果干等,都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矿物质,可以多为宝宝选用。如果宝宝还没有添加辅食,那可以多喝白开水、菜汁水。如果是母乳喂养,妈妈自身也应及时调整饮食,多吃蔬菜、水果和粗粮。
【3】增加肠道益生菌 可以给宝宝补充一些益生菌制剂,尤其要含有双歧杆菌、乳酸菌、粪肠球菌等肠道益生菌,如妈咪爱、合生元。
【4】腹部按摩 宝宝仰卧,妈妈用右手掌根部按摩宝宝的腹部,按照右下腹-右上腹-左上腹-左下腹顺时针的方向边揉边推。手法不要过重,每次持续10分钟,每天做2~3次。
【5】训练排便习惯 从宝宝3~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其定时排便。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,常会出现便意,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宝宝排便,以建立起排便的条件反射。
【6】适当运动 适当加强腹肌的活动,有助于改善便秘的症状,如简单的爬、滚、蹲、身体往前后弯曲或转腰的动作,都可以加速肠蠕动。
【7】直肠或肛门局部刺激 用手指蘸上肥皂水或婴儿油在宝宝肛门处按摩,这种办法能有效刺激肛门,使肛门括约肌松弛,利于排便。